• 文字解读:绥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政策解读
  • 政府办
  • 2024-06-28

文字解读:绥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政策解读

一、规划制定背景和过程

全面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,2020年9月,由绥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的《绥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编制工作正式启动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对《规划》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,聘请省内外高水平规划编制团队,为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把脉定向,充分征求驻绥单位、县直有关部门、社会公众和行业专家的意见,形成集文本、说明书、附表、图件、专题研究、数据库及“一张图”系统于一体的成果体系。《规划》先后通过了绥棱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、县政府常务会议、县委常委会会议、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,最终由市政府呈报省政府,按照县直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,于今年5月31日获省政府批复。

二、《规划》的目的

落实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,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地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,考虑市民需求,整体谋划绥棱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、资源管控与要素配置,提升绥棱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推动高质量发展,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。

三、《规划》的主要内容

《规划》分析了全县国土空间现状基础与形势,成效与问题,明确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思想原则、目标定位、空间策略和总体格局。提出了耕地保护、生态环境、城镇布局、历史人文、特色风貌、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举措,以及区域协调发展、规划管理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内容。

四、《规划》的主要特色

《规划》科学研判我县自然地理基础、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,深入剖析我县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,提出了“经济更具实力的富裕之城、环境更显优良的美丽之城、社会更加和谐的宜居之城、发展更为包容的开放之城”的发展定位,确定了打造“哈绥北黑发展轴重要节点城市,以发展绿色食品、新型能源、数字经济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”的城市性质。

《规划》以“三区三线”为基础,统筹优化农业、生态和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,构建“南田中湖北山一屏、一主三副一轴两廊”的全域开发保护格局。通过实施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、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、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策略,构建全县“一园三地、两带三区”的农业发展空间格局。

《规划》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构建“一屏三廊多核”的国土生态系统保护格局。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,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,统筹水、林地、草地、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治理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《规划》引导经济、人口、产业向中心城市、重点镇集中,构建“一主三副、多点联动,一轴两廊、网络融合”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,建立县域中心城区—重点镇—一般乡镇的三级城镇等级结构;围绕“省级示范、百亿绥棱”的产业发展目标,构建“一轴两带四区多节点”县域产业空间发展格局。落实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战略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,擦亮生态环境底色,推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,积极发展碳汇经济,实施森林经营碳汇增汇,增强湿地碳汇功能,打造碳汇经济地区。

《规划》提出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主要是“南拓、西越、北控、东限、中优”。形成“两轴、四心、六区”的空间结构。规划路网延续现状形成的总体框架,采用方格网状道路系统,城市集中建设区形成“六横八纵”骨架的主干道系统。

《规划》基于绥棱文化资源,强化地域文化特征,顺应时代发展导向,以山水环境为基底,凝练全县形象表征空间要素,构建“一城引领、一廊贯穿、三区辉映”的绥棱总体风貌结构。

《规划》按照“统一底图、统一标准、统一规划、统一平台”的要求,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,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制,推动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,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,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
关联稿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